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同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以“一号、一窗、一网”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同年9月2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 号),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2017年0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至此,“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入了全新的稳步推进的阶段。
为实现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自建系统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进行集成,实现网上办事服务入口统一。互认注册用户、实现存量用户数据共享,用户“单点登录、全网通用”,自治区已筹建电子政务服务中心。为保障安全有效地验证用户身份,保障网络环境中的身份有效性及信息安全。
随着面向企业法人的电子政务服务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政务服务逐步增多。法人用户与多个政府部门办理业务,需要采用不同的身份认证凭证,反复提交基本资料信息。法人用户与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可信数字身份信任体系,政府各部门难以实现业务互通、信息共享,成为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政府各部门在对法人用户服务时,需要构建一个可信数字身份的信任环境。在此环境下,法人用户采用统一的身份凭证,可在网络上开通并开展工商、税务、社保等各项业务;而政府各部门可以信任法人提供的网上数字身份,并在安全的通道内开展对法人服务。
“互联网+政务”模式,使面向公众用户的政府网上办公业务大范围展开,尤其是政务数据共享。这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系统用户在登录系统平台时的强力身份认证。减少甚至替换“用户名+口令”的弱认证方式,扩大高可信的应用;并且对于系统用户操作的交互数据,需要保证在传输中不被截取、破解,实现共享数据的完整和真实,不易遭到非法用户的恶意篡改;同时需要对系统用户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保证操作者的电子行为真实可信、不可抵赖。